近日, 多伦多大学/福建师范大学陈镜明教授亚热带生态系统与大气研究(STEAR)团队发布了全球植被叶片光合能力(Vcmax)数据集, 其中包括三套分别基于LCC、SIF以及SIF+LCC的卫星反演的Vcmax空间分布数据。用户可通过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生态网络云平台(http://www.nesdc.org.cn)在线访问获取数据。相关研究成果以“Global datasets of lea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for ecological and earth system research”为题在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期刊发表。
最大羧化速率(Vcmax)决定了植被叶片的光合能力,是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关键参数。研究团队与国内外科学家合作,基于不同卫星数据源生成了三组全球0.5度分辨率Vcmax空间分布数据(生长季均值):一是根据植被氮在光捕获和羧化途径之间的优化分布原理,从MERIS传感器获取的叶绿素含量 (LCC) 转换生成 Vcmax数据(LCC-Vcmax);二是基于GOME-2卫星观测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(SIF)数据,通过数据同化技术生成Vcmax数据(SIF-Vcmax);三是将第一组LCC-Vcmax数据作为限制条件,从TROPOMI SIF数据反演生成Vcmax数据(SIF+LCC-Vcmax)。这三组数据均与基于生态最优性原理(EOT)通过气象参量计算的 Vcmax(EOT-Vcmax)有较好的一致性。
图1. 不同来源获取的全球Vcmax分布(生长季平均温度条件下)
(a) 基于GOME-2 SIF (2007 - 2011年);(b) 基于TROPOMI SIF + LCC ( 2019年);(c) 基于MERIS LCC (2017年);(d) 基于EOT (1901-2015年)。白色区域表示数据缺失。
研究团队将获取的Vcmax数据,与3672组地面实测数据做比较,也获得了很好的验证(图2)。其中TROPOMI SIF+LCC-Vcmax表现最好,R2=0.8,RMSE=8.99 µmol m−2 s−1。
图2. 不同来源获取的Vcmax数据与3672组地面实测数据的相关性
均方根误差 (RMSE) 单位:µmol m−2 s−1
(a) 基于GOME-2 SIF;(b) 基于TROPOMI SIF + LCC;(c) 基于MERIS LCC;(d) 基于EOT
研究团队从农田/草地管理制度(施肥、灌溉等)、土壤pH值(图3)、叶片性状、气象要素(辐射、降水)等方面进一步研究评估了环境因子对Vcmax的影响。最后,研究团队按植被类型统计了Vcmax均值与标准差(图4),发现农田和草地的EOT-Vcmax数据较三组卫星Vcmax数据要明显偏小,这说明由卫星遥感数据生成的Vcmax数据集具备有效捕捉除气象因子之外其他影响Vcmax的因素的优势。
图3. 土壤pH值对Vcmax的显著影响
图4. 按植被类型统计的Vcmax均值与标准差
该项研究工作及数据制备受到了中国全球变化重点研发计划 (2020YFA0608701)、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理事会(RGPIN-2020-05163)等项目的资助。
论文信息:Chen, J. M., Wang, R., Liu, Y., He, L., Croft, H., Luo, X., Wang, H., Smith, N. G., Keenan, T. F., Prentice, I. C., Zhang, Y., Ju, W., and Dong, N.: Global datasets of leaf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for ecological and earth system research, Earth Syst. Sci. Data, 14, 4077–4093, https://doi.org/10.5194/essd-14-4077-2022, 2022.